《中医基础理论》——血、津液、神

《中医基础理论》——血、津液、神

点击数:310次

时间:2020-11-26

《中医基础理论》——血、津液、神

1.血液逸出于脉外,则失去其正常的生理作用,即为出血,又称为“离经之血”。

血液生化之源:水谷之精化血;肾精化血。与血液生成相关的脏腑:脾胃、心肺、肾。

2.与血液运行相关的脏腑:心、肝、脾、肺。

3.血的功能:濡养作用;化神作用。

4.津液,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,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。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。质地较清稀,流动性较大,布散于体表皮肤、肌肉和孔窍,并能渗入血脉之内,起滋润作用的,称为津;质地较浓稠,流动性较小,灌注于骨节、脏腑、脑、髓等,起濡养作用的,称为液。

5.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:

津液的生成:来源于饮食水谷,相关脏腑包括脾、胃、小肠、大肠。

津液的输布:主要依靠脾、肺、肾、肝和三焦。

津液的排泄:主要通过排出尿液和汗液来完成,主要与肾、肺、脾的生理功能有关。肾最为重要。

6.津液的功能:滋润濡养;充养血脉;调节体温。

7.人体之神,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。广义之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的表现,包括形色、眼神、言谈、表情、应答、举止、精神、情志、声息、脉象等方面;狭义之神指人的意识、思维、情感等精神活动。

8.五神:指神、魂、魄、意、志。五神分属五脏:心藏神,肺藏魄,肝藏魂,脾藏意,肾藏志。

9.情志:即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七种情志活动的概括。根据五行学说,情志分属于五脏:心在志为喜,肝在志为怒,肺在志为忧,脾在志为思,肾在志为恐,合称五志。

10.思维:即意、志、思、虑、智。《灵枢·本神》概括说:“所以任物者谓之心,心有所忆谓之意,意之所存谓之志,因志而存变谓之思,因思而远慕谓之虑,因虑而处物谓之智。”

11.人体之神的作用: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;调节脏腑的生理机能;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。